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技术文章 > 锦鲤疱疹病毒病

锦鲤疱疹病毒病

更新时间:2023-09-05 点击量:989

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是锦鲤的一种急性、接触性传染性。2008年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,将列为二类动物疫病,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OIE)在 Aquatic Animal Health Code and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Aquatic Animal(2011)中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



01

病原:

锦鲤疱疹病毒(KHV)

又称鲤疱疹病毒3型(CyHV-3),KHV是一种直径达100~110 nm、相对较大的双链DNA病毒,表面结构为二十面体球状,在其细胞核中有不对称的电子致密区域,该区域的表面结构为螺纹状,成熟后呈球形,直径在170~230 nm, 细胞核结构匀称,核外部有囊状结构包围。水温及水体盐碱度是影响病毒的存活时间和生理状态的重要因素。当水体温度为15℃~25℃时,KHV离体存活的时间大约为4 h,如果附着在鱼体或者是池塘的淤泥中,其存活时间可以大大加长。将病毒置于60℃的温度条件下持续30 min,或者是将其置于pH小于3或者是pH大于11的条件下,病毒会丧失感染能力。




02

易感对象

鲤和锦鲤。

图片
图片




03

主要表现症状

在感染病毒的前期,锦鲤摄食活动不受影响,甚至有的摄食量还会有所提高,甚至有的体态比较肥硕的锦鲤更容易感染该病。

表观发病症状:锦鲤在刚开始染病之时,病鱼多浮在水的表面一动不动或者缓慢地游动,体表发黑,鳍条、尾鳍有红血丝,一般称之为鳍条充血, 有的会有掉鳞、肛men红肿出血的情况。

图片

解剖时会发现病鱼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的现象,肠道充血呈红色,伴有肠炎等症状, 肾、脾、胆颜色都会有加深的情况,脾脏肉眼可见有出血点。

图片


发病中期病鱼游动更为缓慢,体色变得暗淡无光,体表黏液增多。

到了发病后期,鱼体呈暗黑色,zui明显的症状是观察鱼眼可发现有严重的凹陷现象,打开鳃盖,可见鳃丝呈紫红色,伴有肿胀现象。

图片
图片





04

流行情况

锦鲤疱疹病毒病在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并确定,随着全球贸易而扩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,2002年传入我国。锦鲤疱疹病毒感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,其适宜的生存环境与易感鱼类的适宜环境相似,在春季和秋季易大规模暴发,水温在18~27℃范围内的持续时间越长,该病暴发的可能性越大。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 d,鱼群在出现患病症状后24~48 h便会出现死亡,发病后2~4 d内死亡率迅速飙升,可达80%~100%,并且锦鲤疱疹病毒病会和其他细菌病、寄生虫病混合感染,很多时候养殖户会将其与烂鳃、出血病等疾病混淆,影响疾病的判断,耽误救治时间,对渔业生产影响巨大,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,只能通过综合预防的手段来尽量避免损失

锦鲤疱疹病毒病的传播方式以水平传播为主,通过暴露的鳃、肠道或者是破损的皮肤进入病鱼体内,目前尚无直接证据可以表明存在垂直传播,除了能感染鲤科鱼外,还能通过其他鱼类携带传播,如金鱼、草鱼等,携带病毒的金鱼无明显病症,但如果跟锦鲤混养,便会导致锦鲤发病,这进一步增加了该病防治的难度。




05

检测方法

1、旋达检测

旋达检测致力为客户提供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服务解决方案,服务范围涵盖样品检测、病害诊断、疫情监测预警、生物检测实验室建设指导、生物防控体系规划等,拥有CMA认证的实验室和专业的检测技术团队,严格把控检测过程,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权wei。

图片